.:.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从鸦片战争中,我们到底应该学会什么
本頁主題: 从鸦片战争中,我们到底应该学会什么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明白人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013
威望:251 點
金錢:3832 USD
貢獻:300 點
註冊:2021-11-02

从鸦片战争中,我们到底应该学会什么

写这篇文章其实可以算是今天的一个意外,恰因在收拾家里的东西时翻出了家系中的一打旧时地契,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张是在道光二十一年签订的,而彼时的中国正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末期。时间上的重合让我再次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审视,从而得出了一些个感悟。

真理真的总是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吗?

作为普鲁士的铁血宰相奥托·冯·脾斯麦的名言,这句话不知为多少军国主义倾向者打了鸡血,很多人奉之为真理,并坚定地认为只有绝对的武力实力才是拥有话语权的根本。而在他们看来,普鲁士崛起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是因为帝国的铁血强军和攻无不克。

但其实了解脾斯麦老爷子的人会发现,人家真的只是说说而已。普鲁士的横冲直撞,大都是发生在普法战争之前,也就是普鲁士争夺生存权的阶段,可以说这股子铁血是必须的,并非是肆意枉然。但在普鲁士统一了小德意志之后,脾斯麦为威廉一世制定了非常谨慎的外交策略,做到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用外交解决就用外交解决。故而位于四战之地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才能在英法俄奥之间游走得游刃有余。

与之相对的则是威廉二世的战狂外交,仅用了十几年的功夫就把俾斯麦辛辛苦苦铺好的局势搅得稀烂,那最后的结果大家想来也很清楚了。因此,有些话真的只能听听。拳头再大,也不代表你可以为所欲为:苏联拳头大,还不是兵败阿富汗?美国军事第一,在穆斯林世界也是水土不服。故而真理并非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武力固然重要,但是国际之间更重要的还是精妙的外交手段。

很遗憾,自古以来,外交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短板。

而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在这片土地的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时间太多,而东亚的土地大都又在中国手里,老大帝国久了,看谁都是孙子,能搭理你都是看得起你,还谈什么外交。

直到鸦片战争期间,大清朝从皇帝到官员依旧保持着这种观点——及中华乃世界中心,周围国家皆受天朝蒙荫,像遥远的欧罗巴国家都是些未开化的蛮夷,有什么资格跟天朝上国谈条件。

而自打英国同大清打交道开始,就一直遭受着被轻视和丑化的境遇。如果这种情况放到今天的我国,怕不是早就兴起一股又一股的战狼外交了。即便如此,英国政府仍然非常谨慎地处理着和清国的关系,甚至在鸦片战争前夕,英国议会仍然在犹豫要不要发动对华战争,毕竟发动一场战争的成本太昂贵了(建议以后抄战狂和战狼的家底来资军筹战,看看他们还有没有那么狂妄和没脑子)。

那鸦片战争有可能避免吗?历史课本告诉我们,这场战争不可避免,因为英帝国殖民主义亡我中华之心不死。要我说,这场战争也无法避免,倒不是那套义正言辞的政治说辞,而是因为林则徐大人的外交手段实在是太让人“啼笑皆非”了。
 

不可置否,林大人是一心为了大清,所以才出此手段禁烟攘夷,所以民族英雄的名号还是不能倒的。只是林大人的手段,放在当时乃至现在的法治社会来看,都是一种破坏规则和秩序的行为。这里面就要牵扯到两件事,一个是没收英商的鸦片;另一个是追究林维喜案。

依照我们的传统印象,像鸦片这种毒品,应该是自古以来就被围追堵截的禁物。但其实直到1870s,英国才正式明文禁止一切非医学途径拥有鸦片,而在三十多年前的海贸世界里,鸦片却无奈的和茶叶、丝绸一样,属于合法商品。而在清国这边,虽然法律禁止售卖鸦片和开设烟馆,却并没有禁止贮藏和吸食鸦片,这就给了这些中外投机分子有洞可钻。

也就是说,就算英国商人屯了一船又一船的鸦片,只要他没有卖出这个行为,他就不算违法,大清官员依法办事,你就没理由拿他。但林大人奉旨前来清查鸦片,还能老么实儿地坐这儿等你销售,秉着本国有官员掌握法律解释权的灰色原则,林大人直接收缴了英商的大部分鸦片,并当众直接销毁,理由是我觉得你要卖那就算卖了,卖了我就没收你东西。

合情谊吗,合!合理合法吗?抱歉,林大人违法了。因为没有法律的支持,林大人这种行为叫侵犯他人合法私有财产。中国代理人见怪不怪,只要屠刀不到自己头上,不吭声就不吭声了。但是连自己国王都敢砍 的英国人可不干了,纷纷向林则徐讨说法。英方代表义律也表示林大人您这不是违法嘛,结果我们林大人非常硬气地回了一句:“汝何以贵国之法加于天朝?”

可能也是理亏,林则徐后来确实回禀道光,要求颁布一道法令可以合法清查所有途径的鸦片,只是当这道律令赶到广东的时候,鸦片战争已经开始了。

就当大伙还在为虎门销烟议论纷纷时,林大人这边又出了一件大事。
 

起因是这样,有一名叫林维喜的渔民和英国士兵发生了冲突,在斗殴中被英方打死,事后林则徐要求将肇事者缉拿归案,然后按罪当斩。本来是一件很正义的事,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事后英方害怕引起不好的纠纷,就主动赔偿了死者家属,并将肇事者送回国内的军事法庭进行审理。在收到赔偿后,林维喜家人表示愿意达成和解(足可见大清底层民众是有多穷),不再追究。本来事情可以就此告一段落,但我们争议的林大人却不高兴了,在我天朝杀人,是你们说完事就完事的吗,于是强烈要求义律交出凶手,直接送法场斩了。

好嘛,本来还是要审理的,现在连审都不审,直接斩了,也太不讲道理了。然而这还没完,因为肇事者已经在回英国的途中,所以义律根本交不出人来。得不到人,林则徐就派关天培带一支水师小队偷袭英舰,随便带回个人来斩了好交差。这下子,正义的执法者变成了应付的业绩员,公正形象崩然倒塌。

当然,因为军事水准的差距,林大人并没有得逞。义律带领英舰顺利击退关天培,并怒气冲冲地写信给英国首相,表示我一个对华鸽派都忍不了了,帝国的军队在哪里。

终于,新旧矛盾一并爆发,英国议会以三票的优势通过了对华用兵,鸦片战争爆发。
 

战争期间,老大帝国将自己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落后的装备和战术,麻木的民众,腐朽的军队,以及悲催的后勤动员力。除了战争初期的广州和厦门因为林则徐和邓廷桢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不落下风,其他几场会战,大清可谓是输得一塌糊涂,险些丢了运河命脉南京城。

总有些人认为,如果大清武德充沛,英国人就不会轻易来犯。对于这些人呢,建议看看整个欧洲近代的战争,其实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是你弱我才打你,而是你不讲理还触犯了我的利益才要干你。拿破仑破坏了欧洲大陆的原有秩序,威胁了英国海贸商路,所以才有反法联盟一次又一次的反击,可是相比之下,他们拿一个单独拿出来又比得过拿皇时代的法兰西呢?

倘若大清可以平等外交,甚至再多一些聪明的外交战术,至少这场殖民战争是可以拖到1860年以后的,毕竟彼时的大英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都处在一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殖民地饱和阶段,对他们而言需要的不是资源掠夺地,而只是销售市场,因此更多的可能只是贸易战(尤其是可以调拨美国和英国竞争,从而转移矛盾)。

但很遗憾,因为历史和环境的局限,我们的林大人没有这个意识,至少作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已经比当时的大多数国人优秀太多了。因为我们的道光皇帝不但没有这个意识,连开眼看世界也做不到。

不过更遗憾的是我们的历史课本却只是一味的把我们打造成一个受害者,让学生们只是被煽情的去记住这段所谓的“仇恨”,进而只是义愤填膺的喊几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谈阔论,却没想明白我们究竟错在哪里,缺少什么,要做什么。如果丧失了对事情前因后果逻辑性的思考,这才是历史学习者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只不过,历史考试,只要背诵,不用思考。


转载

赞(1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2-02 18:4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6-29 20:36